中航工业山鹰首架外贸飞机总装下线
来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消息,5日上午10时45分,由中国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生产的山鹰首架外贸飞机在航空工业贵飞总装下线。在装饰一新的总装分厂厂房里,一架全新“沙漠迷彩”喷涂的山鹰飞机随着红色幕布的拉开,缓缓向前滑行15米,标志着该架飞机总装下线仪式圆满完成。美国计划明年发射太阳探测器
近日,美国航天局(NASA)宣布,计划明年夏天向太阳发射一个探测器,直接飞入太阳大气最外层(日冕层),到达距离太阳表面仅650万公里的轨道上,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亲近”太阳的旅程。新型动态心电监护设备让患者不再“背盒子”
一种体积小、携带方便、重量仅2节7号电池的新型动态心电监护设备日前在中国医科大学试用成功。它改变了以往普通心电图只能简单观察描记心电图实时短暂的心电活动情况,实现了心电数据动态采集、存储、显示和数据发送、预警等一系列功能。全球首列虚拟轨道列车面世
“这是为智能轨道快运系统量身打造的世界首列虚拟轨道列车。它虽然是马路上的巨无霸,却是个灵活的‘胖子’。”6月2日的湖南株洲,中车株洲所总工程师、智轨列车项目组组长冯江华在一辆长度超31米的绿色“胶轮”列车前说。世界第一座半潜式深海渔场交付
由中船重工武船集团总承包的挪威海上渔场项目,3日在位于青岛黄岛区的武船集团北船海工公司顺利交付。这是世界首座半潜式深海渔场,集挪威先进养殖技术、现代化环保养殖理念和世界顶端海工设计于一身,为该领域全球首例研发项目。2.2克显微镜可实时观察脑神经活动
5月31日,北京大学宣布成功研制出新一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重量仅2 2克,可佩戴在动物头部,实时记录数十个神经元和上千个神经突触的动态信号;横向分辨率可达0 65微米,成像质量可与商品化大型台式双光子荧光显微镜相媲美。研究论文5月2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子刊 《自然·方法学》上,并已申请多项专利。我科学家成功研制新一代微型显微镜
5月31日,北京大学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宣布北京大学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组成跨学科团队,成功研制出新一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这一微型显微镜重量仅为2 2克,可以佩戴在小鼠头部获取小鼠在自由行为过程中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清晰、稳定的图像,在国际上被认为是该科研领域实现的重大突破。我自主研制武装直升机直-19E一飞冲天
5月18日,由中国航空工业哈飞自主研制的直-19E出口型武装直升机(以下简称直-19E)在哈飞机场首飞成功。直-19E别名“鸢”,它的问世将成为“中国智造”的又一崭新名片。2017-05-19 标签: 武装直升机数控机床滚动功能部件国产化取得突破
数控机床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自主发展的命脉,而滚动功能部件作为其关键却存在精度难以保持的短板,严重制约着我国高端装备的国产化。科技日报记者17日从南京理工大学获悉,该校冯虎田教授团队在该方面取得10项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研制出一系列检测装备并填补国内空白,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验收。智能分享冰箱来了
依托一台外形酷似自动售货机的智能冰箱,食物也可以进行分享。近日,北京首台“智能爱心冰箱”(又称“智能分享冰箱”)出现在顺义街头,引发关注。“纳米冰箱”成功为量子电路制冷
《自然·通讯》杂志在线版8日刊登了芬兰科学家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他们研制出一种被称为“纳米冰箱”的量子电路制冷装置,能让量子位保持在足够低的温度下,从而准确可靠地运行。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制冷器未来能集成到包括量子计算机在内的多种量子电气设备中。智能追踪贴片:丢三落四“患者”的福音
你身边有没有总是犯迷糊的朋友,或者干脆自己就是丢三落四的重症患者:自己心爱的小东西或者钥匙、乘车卡、手机之类的随身物品,总是不等小偷来光顾,就已不翼而飞!更关键的是,无论你怎样贴纸条、写墙书或者干脆把事情写在手臂上也解决不了反复丢东西的习惯。好吧,既然人脑这么不靠谱,那只好依靠科技的力量来拯救啦!新款“桥梁巡查机器人”上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日报道,美国内达华大学研究人员研发出一款全自动“桥梁巡查机器人”,能以更加低廉的成本、更精准地检测出桥梁腐蚀退化等危险情况,避免人为检测中的误判酿造的悲剧。中国首款智能卡车 亮相上海车展
日前,中国重汽携汕德卡C7H卡车、HOWO-T6G、G5X轻卡等7款整车和大批新技术总成部件亮相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车展。其中,中国重汽此次在上海车展展示的C7H6x4智能卡车是中国首款智能网联卡车。我国第一代电动胶刀面世
采胶机械化是世界性难题,过去40年关键技术研究一直未突破,生产上仍完全依赖人工割胶。日前,这一难题得到了解决,经过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近3年攻关,我国第一代电动胶刀日前面世。这将有助于改善胶园生产与管理效率,实现节本增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微信,了解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