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创新论坛 > > 正文

以新业态培育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以徐州高新区安全产业为例
2017-12-26 13:55:46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严效民 滕文桦 评论:0
导语:以新业态的培育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是高新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本文以安全产业新业态的形成环境和发展特征为主体,从产业的技术组织范式角度分析了新兴产业新业态在需求环境变化、技术跨界融合、企业组织演化和产业组织变迁等方面的特征,着重分析了徐州高新区在培育新业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举措和成效

  以新业态的培育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是高新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本文以安全产业新业态的形成环境和发展特征为主体,从产业的技术组织范式角度分析了新兴产业新业态在需求环境变化、技术跨界融合、企业组织演化和产业组织变迁等方面的特征,着重分析了徐州高新区在培育新业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举措和成效,并从新兴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规律和管理主体培育产业角度进行了归纳。

  新业态是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高新区面临着发展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存在对产业进行业态创新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互联网+”和新技术范式的快速出现和大量创新,在各行各业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为高新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和经验借鉴。通过产业形态的创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通过新技术范式的产业化打造全新的产业形态,是高新区能够在转变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趋势下和新技术新产业范式创新潮流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途径。目前,新产业业态的培育已经成为高新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研究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徐州高新区大力培育的安全产业已成为园区特色新兴产业。由于安全产业独有的新兴产业特征,产业发展和培育过程中出现了值得关注的产业新形态。

  新业态产生的需求环境

  新产业形态的出现存在技术推动型和需求拉动型两种方式。互联网+实体产业可以使得已有的技术创新能否有效提升实体产业的效率,互联网技术逐渐与实体产业结合形成了新的产业形态,属于技术推动型。而需求拉动型是先存在社会需求,现有的技术不能满足现有需求而引致了新的技术创新,并以新的技术形成了新的产品和产业组织形态。安全产业的发展属于需求拉动型,其发展受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影响较为显著。

  一、社会安全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凸显。经过改革开放成果的积累,人民群众需求的重点已经从生存需求逐渐转变为生活质量的需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在个人需求函数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个人、家庭、企业和各级政府都把安全放在工作生活的重要位置,愿意而且能够投入资金和资源完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各项制度和系统。各类主体安全意识的提高,使得安全知识的培训、安全器材和设备的配置、安全监测预警应急救援体系,以及相应的金融服务等领域,都存在市场需求。同时,这些需求普遍存在于一切经济主体,而不像其他产业只存在于个别领域或者特定区域。因此,日益广泛而深入的安全生产生活需求为安全产业作为新业态的出现提供了市场需求侧的条件。

  二、国家政策强制。国家和各级政府历来重视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环境的建设,并且出台了越来越严厉的政策要求企业和政府做好安全生产防范,并对安全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和支持。尽管我国安全事故的各项统计指标持续好转,但是各类特重大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为此,国务院安委会、国家安监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部门制定了安全体系强制性政策和安全科技产品创新的鼓励性政策,如《关于促进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各项政策和法规,并且把安全生产纳入各级政府考核,要求政府建立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和督查体系,要求企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等。这不仅建立了覆盖各个行业和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预防监管体系,也建立了鼓励安全科技研发转化、推广应用和产业集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为安全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社会发展形成的自发性安全需求和政府政策推动的强制性安全需求,共同构成了对安全服务和产品的市场需求。从纵向比较看,我国安全领域的前期投入少,欠账比较多,离目前安全生产生活的要求还差较远;从横向比较看,我国安全投入只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与发达国家8%的占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无论从安全所覆盖领域的广度,还是从安全服务和产品需要达到的深度,安全产业都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是,目前安全服务和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相比存在的缺口非常明显,这为安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

  安全产业新形态的演化

  新兴产业的形成一般伴随着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和发展,新兴产业新业态的本质是新的技术经济方式的生成。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形成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通用性技术向新的产业渗透扩散,从而导致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组织的出现,如三网融合中的产业边界融合和互联网+实体产业中的技术应用。另一种是通过新的技术创新而形成的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组织,如光伏发电依托光电转化效率的提高而成为新兴产业。安全产业新业态的形成同时具有上述两种技术范式演化特点,并形成了新的技术研发、产品类型、产业结构和集聚形态。

  一、安全产品概念的形成。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没有单独的安全行业和安全产品的种类,安全产品按照种类的不同分散在其他各个行业分类中,实际上尚未把安全产业作为一个单独的行业进行统计。《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才把“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列入指导目录,并在2013年修订时增加了种类,共51项,覆盖了多个行业类型。随着国家安监总局对安全技术产品和装备进行推广,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安全产业的发展进行支持,安全产品的概念和种类才逐渐成为独立的概念。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不同的分类方法,权威的安全产品分类尚未产生。这一过程也说明了安全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产品种类从分散于各个行业到从各个行业集中而成为独立行业的过程,也是安全产业逐渐成形并被接受的过程。

  二、技术范式的形成与扩展。安全产业技术范式的形成有3个来源,分别是行业性安全技术的发展、专用性新技术的创新和通用性技术的融合。传统安全技术是分散在各个行业中提供安全保障的技术,与各个行业的结合度最深且是积累最深厚的技术体系。例如,矿山安全是采矿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监测预警、技术支撑、设备应用和应急救援领域具有长久的技术积累,随着矿山安全的发展,这一技术体系也在迅速发展,并且拥有该领域的前沿技术。新技术是为专门解决具体领域的安全生产问题而产生的新技术范式,这种新技术与原有的技术没有继承关系,而其用途对安全领域具有专用性,如专门用于地下矿井危险源建模的软件开发和传感器开发等。通用性技术是由其他领域产生而能够使用于安全领域的技术,一方面是通用性技术能够替代现有安全领域的技术,另一方面是通用性技术能够与现有安全技术相结合而更好的解决安全领域的问题。这一类型的技术典型应用是安全物联网和安全大数据云计算领域,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相关领域的安全水平。行业性安全技术、专用性安全技术和通用性技术的渗透虽然存在竞争和融合的关系,同时也促进了安全技术新范式的出现和发展。目前,由于3种技术的融合性发展,安全产品的整体架构随着各项标准的统一和示范应用技术的推广已经出现,这也意味着安全产业技术产品范式的出现。

  三、产业组织形态的交叉融合。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由于其特点效用具有一定的边界,如果一个产业的产品能够替代另一个产业产品的某种功能,就出现了产业边界的交叉。这种交叉的本质原因是技术产品的通用性,即通用性技术产品能够同时满足两个产业产品的功能,从而出现了产业组织形态的交叉和融合。安全产业组织形态的交叉融合有两个类型:一种是安全产业之外的产业技术产品能够替代现有安全产品的功能,从而实现了该产业向安全产业的进入,两个产业的组织形态出现了交叉,如光纤传感技术在感知矿山瓦斯、火灾方面的应用;另一种是安全产业内部细分产业技术产品向另一细分产业的渗透,是安全产业内部的交叉融合。这种产业边界的交叉融合改变了上中下游产业链的结构形态,出现了交叉性的竞争和供应关系。对企业组织而言,竞争性产品存在横向企业和其他产业的竞争者,而本企业的技术产品也可以向其他安全领域渗透和发展,从而加快了先进安全技术的应用和落后技术的淘汰,加速了安全产业发展的节奏。随着安全技术产品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渗透应用,安全产业的组织形态还将进一步演化,并呈现出新的组织形态。

  四、区域产业集聚形态的演变。产业集聚是产业组织在空间维度上分布形成的一种形态。鉴于安全产业新兴产业的特性,许多地方政府都在培育安全产业的发展,推动安全产业相关要素集聚。由于区域产业集聚受产业历史传统和移植性发展的影响,一般而言安全产业的发展首先要有“发展核”,然后通过“发展核”吸引产业要素形成产业萌芽和产业集聚。产业“发展核”一般分为自然资源核和技术创新核。自然资源核会通过资源开发形成产业需求,引导供给型企业向需求核集聚,形成产业的空间集聚。技术创新核以技术创新为起点,通过技术和产品的转化形成企业群,最终形成产业集聚。通过移植性形成的产业集聚,是通过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形态。实际上,通过产业核形成的产业集聚区往往通过促进产业转移的方式吸引相关企业入驻,从而扩大了产业集聚。安全产业的集聚体现了产业资源核和技术核的影响,又通过产业转移加强了空间的集聚。目前,我国安全产业的主要集聚区以北京、合肥、徐州、重庆为代表。其中,北京以神华集团、中煤集团等中央企业的技术部门为核心,其业务主要面向下辖的企业和煤矿,属于资源核和创新核相统一的产业集聚。合肥以中国科技大学及其军工领域的研发力量为核心形成了以公共安全为特色安全产业集聚区,属于创新核衍生的产业区。徐州主要以中国矿业大学相关专业的技术研发为核心形成的安全产业集聚区,属于创新核衍生的产业区。重庆主要以道路交通安全需求形成的交通安全产业集聚区,属于自然地理特征衍生需求推动型产业区。在安全产业集聚区形成后,其管理部门进一步通过招商引资推动安全产业要素向本区域进行转移,从而强化了安全产业的空间集聚。从安全产业组织形态来看,目前我国形成了以中央企业的相关安全技术研究所为主的技术分布,以合肥、徐州、重庆为主的区域分布,以营口、济宁、东莞等地为新兴区域集聚的产业空间组织形态。

  安全产业在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引导支持下,完成了从原来只是各个企业安全部门非产业形态向新兴产业形态转变的过程,在产业分类、技术范式、产业组织和空间形态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形态,目前这些形态还在进一步的演化发展之中。

  园区主动塑造产业新形态

  产业的区域集聚是市场自主选择和高新区产业政策相互作用的结果,新兴产业新形态的形成需要管理部门主动参与新兴产业新形态的塑造。在这一过程中,园区管理部门也是新兴产业新形态发展过程中的经济主体,其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举措和成效也构成了新兴产业新形态的一部分。

  一、为新兴产业进行呼吁和宣传。新兴产业的发展初期为宣传技术产品,打开市场需求空间和政策支持空间,需要对新兴产业进行呼吁和宣传。与之相关的主体主要有研发机构、实体企业、行业协会、主管部门和产业园区的相关部门。研发机构主要通过举办技术推介和技术研讨会,实体企业主要通过产品推介销售和产品广告,行业协会主要通过行业活动代表行业整体发生和呼吁,主管部门通过产业政策和示范推广应用进行支持。高新区的优势在政府部门的组织特点,可以通过推动新兴产业成为上级部门规划内容,提高对新兴产业的宣传和支持力度,通过举办区域性产业论坛宣传和推介新兴产业,还可以通过人大提案的方式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存在问题向主管部门进行建议。这些呼吁和宣传可以提高新兴产业在市场需求受众和政策制定者层面的出现频率和产业接受度,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建立新兴产业培育体系。新兴产业的培育体系包括硬件体系和软件体系两大部分。硬件体系涵盖了产业孵化器、加速器和专业产业园区。新兴产业专业园区的建设既能够发挥产业集群的空间溢出效应,也能够提高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显示度和知名度。软件体系涵盖了产业信息研究支持、全国招商信息网络、科技人才政策和投融资支持政策等。为发挥专业化职能,高新区往往成立了专业化的新兴产业管委会,对新兴产业的研发机构、技术产品和市场分布进行研究,规划产业发展目标路径并出台针对性的产业政策进行支持,成立专用于新兴产业发展的风投基金等。硬件载体的建设和软件政策体系的完善,构成了高新区支持新兴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构成了新兴产业业态的一部分。徐州高新区为培育安全产业发展,相继建立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安全科技产业园,成立了安全科技产业园管委会专门负责产业园区的建设和服务,成立了国家安全产业投资发展基金徐州子基金,配套了相应的科技人才金融政策进行支持。

  三、树立新兴产业区域品牌。产业区域品牌凝练了区域的产业历史、产业优势和产业方向,代表了园区管理者发展该产业的意志,也表明了园区政策资源将向该产业进行流动和倾斜。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产业要素集聚日益重要的环境下,通过产业区域品牌的树立和宣传能够提高区域新兴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徐州中国安全谷品牌的树立就体现了徐州高新区安全产业优势、区域产业发展定位内涵,并通过借助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战略的品牌宣传来推动安全产业发展的目标。首先,徐州高新区拥有中国矿业大学作为安全产业的科技创新源,安全产业在园区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影响力,安全产业又是新兴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因此被确立为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提出了建立中国安全谷的宣传标志,从而具有了品牌特色。其次,徐州高新区为中国安全谷注入了产业内容,相继确立了安全产业研发中心、交易中心、大数据中心和装备制造基地,建立了安科园等国家级产业载体,从而丰富了品牌内涵。第三,徐州高新区借助国家战略和形势大事对品牌进行宣传,借助国家和社会对安全产业的重视,相继召开了六届全国新的安全科技产业协同创新推进会,搭乘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召开了安全产业走出发展交流会,实现了中国安全谷区域品牌的传播效应。通过中国安全谷区域品牌的塑造和宣传,徐州高新区安全产业的要素集聚能力越来越强,一个专业化的安全产业园区正在形成。

  徐州高新区通过主动参与安全产业业态的塑造,一方面推动了安全产业整体的发展,一方面实现了安全产业各项要素向安全科技产业园集聚的良好局面,目前徐州高新区安科园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安全产业基地。

  通过安全产业新业态的环境条件和发展特征分析,可以归纳总结出五大方面的结论。

  一、产业新业态是产业技术新范式与产业组织新范式对原有产业形态进行的重构;技术新范式和产业组织新范式是产业新业态形成的本质因素。

  二、安全科技产业新业态是由衍生于国家政策的市场需求空间急剧扩展和共性技术向安全领域拓展共同作用下催生的产业新业态,体现了外部环境变化与产业内部形态变化的协同发展。

  三、安全科技产业新技术范式在本地的出现,受存量科研基础和产业基础的影响;地方政府通过定向产业政策和资源支持,有计划地引导科研资源和技术向特定经济空间集聚,为新技术范式在本地出现和集聚提供了条件。

  四、产业组织新范式的形成,一方面是技术和资本资源向该产业流动推动该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产业要素向特定产业空间流动而形成产业集聚区发展。

  五、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倾斜和资源投入引导产业新业态空间集聚性发展,与市场主体通过研发创新和市场竞争推动产业发展,是培育地方产业新业态的重要路径。

  (作者单位:徐州高新区淮海科技创新研究院)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bet365官网地址、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bet365官网地址、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chinacxw#chih.org(#换成@)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微信,了解精彩内容